发布日期:2024-12-17 22:46 点击次数:155
1941年,就在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后,国民党要人陈布雷却通过郭沫若找到了周恩来,请他务必为自己找到女儿。
周恩来忽想起几年前一件往事,便立刻通过郭沫若告知陈布雷:“若令千金进入了我们的驻区,都能确切查到,我马上拍电报去查,不出两个星期定有答复。”
周恩来想起的往事正是关于陈布雷女儿陈琏的。当初陈琏刚刚从合川二中高中毕业,曾决心和一些同学去延安参加革命,临登车时被邓颖超拖了下来。
当时,周恩来对陈琏说“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,若陈布雷先生向我要人,我还得把你从延安叫回来,不如就乖乖待在你父亲身边。”
如此,周恩来怀疑,陈琏很有可能进入了解放区。可经过调查,北方和江南两方面均称没有见过陈琏。
陈布雷得知后,只能在报刊上登出寻人启事,呼喊女儿尽快归家。
与此同时,在云南宜良县柏街子镇附近的一个名叫西村的小村子里,陈琏正拿着报纸仔细端详。她自然也看到了父亲的寻人启事,但视若无睹,她已经决心参加革命,走一条与父亲相反的道路。
“消失”一年后,陈琏重新回到了父亲身边,但这次回来,她带着一个新的身份——中共红色特工。
利用自己是陈布雷女儿的身份,陈琏向中共地下组织提供了不少情报,后来她嫁给了钦慕已久的袁永熙,夫妻二人协力从事地下活动。但结婚才一个月,他们就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了。
敌人对陈琏夫妇进行了严刑拷打,但他们经受住了考验,敌人没能从他们嘴里得到任何有用的情报,甚至连他们是否为共产党的身份也没能搞清楚。
一段时间后,由于舆论的压力和陈布雷的亲自出面,陈琏夫妇终于获得了自由。
出狱后的陈琏夫妇没有畏惧敌人的势力,仍继续从事革命工作,直到陈布雷绝望自杀。
陈布雷死后,组织上考虑到陈琏夫妇的安全,就派人护送他们去了河北,并顺利归队,加入了解放北平的队伍中。
陈琏夫妇对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,可由于他们曾经的家世背景,还是给他们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先是袁永熙被开除党籍,又被错划成“右派”。为了几个孩子将来不背包袱,陈琏只能忍痛与之离婚。
离婚后,陈琏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。生活的重担并没有把她压倒,她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向往,工作和学习都有条不紊。
陈琏精心教育着几个孩子,家里虽然有保姆,却仍要他们自己洗衣服、做饭。她最见不得孩子们懒散邋遢的样子,后来干脆禁止孩子们坐沙发。
解放后,陈琏担任全国政协委员,但她从不到政协礼堂买供应紧缺的商品和副食品,她经常教导孩子:“那些东西是照顾民主人士的,我们应该和党同心同德,共渡难关。”
陈琏对党是忠诚的,但在十年运动的狂风暴雨中,她也开始逐渐凋零。她被冤枉为“叛徒”,这个罪名令她痛不欲生。
长子陈必大经历了母亲所有的痛苦,他回忆说:“有一天母亲神情异常地找到我,对我说:‘万一有人说妈妈有什么问题,你们都要相信组织上最终会把事情搞清楚的,你们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,跟党走……’。”
当时,陈必大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直到1967年的一天,他和母亲大吵一架,母亲越来越生气,非要赶他走。陈必大一气之下摔门而去,隐隐约约听到母亲在身后说:“没事别回来。”
陈必大赌气走了,却没想到这是他与母亲的最后一面。
11月的一个星期天,陈必大在同学家打牌,家中的保姆忽然闯了进来,告知他家里出了事。陈必大连忙赶回家,却见母亲一脸安详地躺在场上,穿着新衣服,额角上还有一处青肿。
母亲自杀的场景在陈必大脑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,他想起那天吵架后从身后传来的那一句微弱的话,瞬间明白过来,母亲早就准备好离开这个世界,赶他走也只是为了支开他。